2021年10月27日,公司李晓骄阳教授在杂志Chinese Medicine(JCR分区1区)上以通讯作者,yl34511线路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题为“Si-Wu-Tang ameliorates fibrotic liver injury via mod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homeostasis”的文章,该论文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创新性地利用经典名方四物汤治疗肝纤维化,另辟蹊径地阐释了四物汤的肝保护作用,突显出传统中医的神奇与魅力。
【个人简介】
李晓骄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及高级访问学者)。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AASLD Foundation Fellow Award、Basic Scienc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荣誉称号。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针对慢性消化疾病病因的前沿机制探索以及中药源性新药物靶点研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以单独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Hepatology, Theranostics, APSB,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rch Toxicol, Cel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1200余次。
【文章简介】
文章主要内容简介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手段。四物汤原载于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收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当归、白芍和川芎四味中药组成,是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被誉为“妇科第一方”。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四物汤治疗慢性肝病的基础研究。本团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四物汤补血养血、活血疏肝的功效,通过UHPLC-MS/MS 筛选出四物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结合16sRNA基因测序、LC-MS/MS胆酸靶向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四物汤的肝纤维化治疗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物汤通过降低肠道炎症,平衡肠道微环境,调节胆汁酸的肝肠循环等多途径缓解肝纤维化损伤。本研究作为“老药新用”的典型,秉承中医“五脏一体观”理念的同时,充分说明传统中药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突出中医药治疗慢性消化疾病的特色优势,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杂志介绍】
Chinese Medicine杂志由BioMed Central出版商发行,该杂志JCR分区为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1区。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har.2021.754976
yl34511线路中心
202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