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yl34511线路中心徐安龙教授课题组于肾脏病权威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上在线发表题为“Single cell landscape of parietal epithelial cells in healthy and diseased st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arietal epithelial cells, PECs)的单细胞图谱并分析了PECs的亚群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深入探讨了PECs的不同亚群在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修复和肾小球新月体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单细胞分析,该研究进一步筛选出了干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靶点蛋白Mif和Csf1r,并筛选出中药小分子咖啡酸等验证了其抑制小鼠新月体肾小球形成的效果,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中医药治疗肾脏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中医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将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和动物实验相结合,对广泛参与肾小球生理病理的关键细胞PECs开展了深入研究。PECs位于肾小囊基底膜上,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了肾小球滤过结构的第二道屏障,衔接了肾小球和肾小管。近年来,由于与足细胞再生和新月体形成等肾小球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紧密联系,PECs的异质性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团队鉴定了5个功能不同的PEC亚群,并对其中参与足细胞再生和新月体形成的亚群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PECs在肾脏发育中可作为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祖细胞池,PECs的足细胞再生是层次递进的,且该能力随着发育成熟逐渐减弱;在新月体肾小球肾炎中,损伤刺激导致足细胞释放Mif等信号分子,这些分子作用于正常的PEC亚群会使得PECs中出现新的致病性亚群,通过中药单体咖啡酸等干预可有效抑制致病性信号对PECs的影响,可显著抑制PECs致病性亚群的活化和新月体肾小球的形成。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ECs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加深了对以足细胞损伤和PECs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开发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策略,尤其是为阐述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文链接:https://www.kidney-international.org/article/S0085-2538(23)00267-3/fulltext
yl34511线路中心
2023年4月25日